过度宠物癖 可爱又可怕

  王先生与妻子结婚7年了,一直没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妻子喜欢上养猫。于是猫在他们家繁殖了一代又一代,家里的衣服、鞋子、公文包、电脑都有猫的尿骚味。但妻子丝毫不介意,那些猫就像她的孩子似的,从猫的饭食到清洁,她都要一一照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宠物,家庭宠物最常见的是猫和狗,龟蛇甚至是一些千奇百怪的动物也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之好。喜欢动物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加上猫狗之类的住家动物与人类相处的时间长了,会表现出一些很有灵性的行为,令主人感到舒服体贴。但是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喜欢宠物,有时便会因为宠物一些生活习惯上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其实,在心理健康中,的确有种过度的宠物癖心理,但这种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时候,过度宠物癖只是人处在某种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无助、孤独或者任性的情绪。   过度宠物癖来自宠物被关注需要   宠物是小生命,自然会和饲养它的主人产生亲密感情,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而且它能耐心听人说话,也不会产生麻烦的人际纠纷,只要给它食物它就高兴。根据调查,一般家庭饲养的动物,以狗最多,占所有宠物的21%,其次分别是鸟类及猫,各占所有宠物的14%

  王先生与妻子结婚7年了,一直没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妻子喜欢上养猫。于是猫在他们家繁殖了一代又一代,家里的衣服、鞋子、公文包、电脑都有猫的尿骚味。但妻子丝毫不介意,那些猫就像她的孩子似的,从猫的饭食到清洁,她都要一一照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宠物,家庭宠物最常见的是猫和狗,龟蛇甚至是一些千奇百怪的动物也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之好。喜欢动物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加上猫狗之类的住家动物与人类相处的时间长了,会表现出一些很有灵性的行为,令主人感到舒服体贴。但是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喜欢宠物,有时便会因为宠物一些生活习惯上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其实,在心理健康中,的确有种过度的宠物癖心理,但这种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时候,过度宠物癖只是人处在某种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无助、孤独或者任性的情绪。

  过度宠物癖来自宠物被关注需要

  宠物是小生命,自然会和饲养它的主人产生亲密感情,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而且它能耐心听人说话,也不会产生麻烦的人际纠纷,只要给它食物它就高兴。根据调查,一般家庭饲养的动物,以狗最多,占所有宠物的21%,其次分别是鸟类及猫,各占所有宠物的14%与13%,不论任何时代,猫狗都是人们的宠物。许多人开始养宠物时并没有对宠物表现出特别亲昵或特别紧张的行为,但是随着相处的时日增加,可爱又温顺的宠物便成为家庭中一个时时漠漠地关注着自己,并且需要着自己的成员,在复杂的人际中,这种宠物对人的依赖感渐渐变成宠物主对宠物依赖的需要。其实这也是一种被关注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关注,便会缺乏安全感。对于身心疲惫的现代人,可爱的小猫小狗小宠物,确实能起到依靠对话的作用,但是,有些宠物饲养者在它们身上倾注了过多的感情,便成了执着的过度宠物癖。

  内心的自我延长

  孤独是宠物依赖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更是过度宠物癖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有些女性在感情方面得不到满足,会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自己所饲养的宠物身上;父母忙于工作,从小缺乏情感关爱的孩子也容易与宠物变成亲密朋友,甚至扭曲为强制性的宠物癖;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足够关怀,把宠物当成唯一的依靠……因为人际交流上的不足,宠物便自然成了感情的转移。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代偿行为”来解释,其实,“代偿行为”在很多时候都可以作为自我调节的方法,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把宠物当成生活中的唯一,抗拒人际交流,便会慢慢产生病态交际的困扰。再者,如果倾注感情过多,一旦失去它,所遭受到的打击也就非比寻常。许多人由于宠物的病死或失踪,出现“宠物消失症候群”,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疲劳等。既有心灵上的抑郁也产生了身体上的不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当其冲难以自拔的便是老人与小孩,所以,家人有出现过度宠物癖的行为时,应该多给予关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

 

相关文章